“双一流”建设
联系我们

拼搏在线-(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官网,
教育热线:027-69111069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大学路特一号

【课程思政】传承石油文化 担当育人使命

发布时间:2020-02-29 12:49:45阅读次数:

     

“迎着红日,迎着长江,今天汇合江汉,明天开上石油战场。胸怀祖国,志在四方……不怕艰苦,何惧风霜,愿献出青春热血,为祖国繁荣富强……”在石油工程学院2019级研究生的开学典礼上,现场104名研究生新生唱起激动人心的院歌。在学院重大典礼和活动的现场,全体师生齐唱院歌(原江汉石油之歌)成为了一项重要且具有仪式感的定例。

“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是石油学科千锤百炼的执着信念和赤子情怀。在构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之中,石油工程学院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专业课堂、课外育人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全过程。

学科德育,潜心育人

全国优秀教师许明标老师在讲授《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与开发》第一节课时,并不是直接进入了天然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的讲解,而是首先对比了国内外天然气的能源结构、发展潜力和开发的现状。对于行业的就业情况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他说:“只要有勤奋进取的精神,有主动思考的意识,有踏实肯干的行动,有追求,有目标,就一定会达到所渴望得到的人生境界。”在课堂上,许明标勉励同学们要志存高远,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命运炙热相融,争做新时代奋进好青年。

走进青年教师侯宝峰老师讲授的《高等有机化学》课堂,前五分钟,侯老师会给学生们讲故事。结合自身从事非常规油气开发理论与技术科研的感悟,他将石油铁人王进喜、中国石油师、国内油田早期勘探开发等一系列展现石油人艰苦朴素、砥砺前行的中国故事在课堂上娓娓道来。侯老师的故事往往对手机党和低头族有特殊的疗效。

优秀共产党员付美龙老师主讲的《油气田化学理论与应用》,虽然是专业课,往往穿插了大量的学术前沿研究,结合学院油基钻井液技术、储层钻开液技术、钻井防漏堵漏技术等钻井化学特色技术,以热点前沿激发学生兴趣。付老师的课堂鼓励学生对油气田化学在不同方向上的应用进行深度调研与了解,在调研中了解国家能源的战略需求。

在油气田开发工程系教学办公会上,党支部提出要将“不忘初心、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走进博士生课堂,作为博士生思想高地的重要引领。喻高明老师主讲的《提高油气采收率与科学技术进展》,结合自身20余年教学科研经历,开展“对科学要持质疑之心”的课上探讨活动。喻高明以改进流管法的计算公式曲折过程为例,告诉学生们在科研上要实事求是,勇于质疑,才能求得科学的真知。

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李忠慧说:“学科德育”理念,就是把德育的核心内容有机分解到每一门课程。充分体现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推动课程思政在专业课程的广覆盖,赋予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任,并进一步提升专业学科的育人成效。

横向贯通,三全育人

学习院歌是全体新生进入石油工程学院的第一课,院歌原名“江汉石油之歌”,1988年,《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魏巍作家填写了歌词。江汉石油学院合并组建为长江大学之后,学院继承和发扬石油人的传统,将其定为油工学院院歌。油气田开发工程2019级研究生方含之说:“这首歌是一代江汉石油人的心灵写照,它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为祖国奉献青春热血的高尚品质,伴随着昂扬的歌声这种烙印将深深刻在我的心底”

研究生辅导员郭冀宁说:“课堂思政的‘横向贯通’,就是要把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网络空间)之间打通。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加强第二课堂的文化育人、实践育人作用,着力提升第三课堂的网络教育内涵,真正做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

研究生除了第一课堂的课程学习,还有大量时间在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之中。学院充分利用好研究生课余时间,丰富和拓展课程思政的范围及内涵,以第二和第三课堂作为课程思政的“横向贯通”,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基于自我思考基础上的实践自觉,不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从研究生新生入校起,学院就注重让研究生特别是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升旗仪式,在庄重的仪式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并全程参与,党委书记张光明在2019年10月14日清晨的升旗仪式上发表讲话,“青年学生一代要胸怀理想,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青年学生初心在前,使命在肩,要更加紧密的团结起来,以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敢闯敢拼、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长大这片沃土上汲取养分。

“青春告白祖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喜迎祖国七十华诞”班团会、集体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庆典活动、党支部书记下沉到班级宣讲党课、学院领导讲授形势政策课、杰出校友回校宣讲会、党员资助贫困学生、“小爱心·大扶贫”募捐活动……一系列的第二课堂大大丰富了课程思政的内容与内涵。

利用好第三课堂(网络空间)的渠道,学院创建“油油在长大”微信公众号,推广学院QQ在线平台,实时更新国家时政新闻、石油行业进展、石油勘探开发历史和典型人物模范,在线讲好中国故事。通过第二、第三课堂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学院进一步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石油文化、奉献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等融入研究生教育的方方面面。

立志报国,信念育人

在研究生教学调研座谈会上,我校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赵辉老师,结合自身在智能油气藏开发领域的科研工作经历,和研究生们现场分享心得。他说,自己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都是为了争一口气:我国主要使用的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及智能工具等主要来自国外,在贸易战影响下核心技术很容易被国外“卡脖子”,只有潜心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技术,才能保证国家的能源战略安全。

如果说校歌是油工学生们最熟悉的歌曲,那么“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事业”则是石油专业学生最钟爱的座右铭。研究生葛艳蓉对这句话有着特别的理解:新中国石油事业起步之初,石油人才缺乏,条件艰苦,一代代石油人奉献自我,给新中国的发展输入了坚强的黑色血脉。当前新兴行业不断兴起,职业选择对石油行业的挑战不断加剧,老师们在课上课下给我们讲石油行业发展和国家能源战略安全的时候,更加坚定了我献身石油事业的决心和报效祖国的信心。

刘捷老师在《现代采油理论与技术进展》第三讲物理法采油新技术的课堂上,以“科学家的赤子之心”做了主题分享,以最近热门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片段作为例子,讲述了许多科研工作者为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发展默默奉献的故事,刘捷勉励研究生要学习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立志报国的精神。

研究生孟宇飞在导师廖锐全的鼓励下,选择到偏远的新疆克拉玛依油田实习。从孟宇飞微博更新的照片来看,他的背后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沙漠,唯有一座高塔在中央升起。他在动态中写道: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

孟宇飞回到学校后,在班级实习分享会上,他动情的说,作为一名跨专业的学生,这次新疆的学习之旅让我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特别是发轫于黑油山“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开拓精神,和一代代石油人爱国奉献、艰苦创业的石油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研究生课程研讨会上,全体研究生导师齐聚探讨研究生课程改革与发展,学院院长江厚顺在会上强调: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推动课程思政建设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爱国奋斗热情,立志献身祖国的石油事业。他说,教师是“春雨”,学生是“朝阳”,石油学科的课程思政要聚焦油田三大四出精神以及大庆的铁人精神,让学生树立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养研究生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将个人志向同祖国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关闭信息】  【打印信息